本報北京1月10日電(記者澎湖民宿邱晨輝)今天,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“大榜”揭曉。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、高能化學激光奠基人張存浩院士,我國核試驗科學技術的領路人、“兩彈一星”功勛獎章獲得者程開甲院士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。自然科學一等獎也終於迎來得主,以趙忠賢、陳仙輝、王楠林、聞海虎、方忠為代表的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團隊,因為在“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質研究”方面的貢獻獲得該獎。
  自然科學一等獎被認為是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,授予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做出突破性進展、被學術界公認並廣泛引用的中國公民。此前,華室內設計羅庚、吳文俊和錢學森等著名科學家獲此殊榮。但自2000年以來,該獎已有9次出現空缺,目前已連續空缺3年。
 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副主任陳志敏稱,自然科學一等獎的多年空缺值得反思,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此前基礎研究領域的經費投入不足,科研人員使用的儀器設備並不港式飲茶領先,這一情況在近幾年才有所改觀,此後高質量的自然科學成果可能會越來越多。他稱,這還囿於基礎研究的自然規律,畢竟,基礎研究需要多年的積累才能出成果。
  事實上,以趙忠賢領銜的超導團隊就得益於深厚的積累。1989年,趙室內裝潢忠賢所在的物理研究所“液氮溫區氧化物超導體的發現及研究”就曾獲當年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。這次再度獲獎已是在20多年之後。
 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統計,與2011年相比,2013年自然科學獎、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三大類獎的獎項總數減少61項,減小分子褐藻醣膠幅16.3%;三類獎的比例結構大體上從原來的10%、15%、75%,調整為15%、25%、60%。值得一提的是科技進步獎,從2011年的283項減少到2013年的188項,減少95項,減幅33.6%,成為2000年以來科技進步獎最少的一年。
  陳志敏表示,今年進一步優化了獎勵結構,減少了獎勵數量。特別是精簡了國家自然科學獎、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推薦指標數和評審指標數,突出鼓勵自主創新成果和重大的發明創造。
  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正在逐步確立。2013年科技進步獎通用項目中,企業作為牽頭或參與單位完成的項目占75.9%,其中企業作為牽頭單位完成的項目占35.8%。企業牽頭或參與完成的高等級項目比例也在增加,13項一等獎中企業牽頭完成的有6項,參與完成的有10項。企業技術創新工程獲獎項目比2012年增加了兩項,其中有1項為一等獎。
  從獲獎項目主要完成人的年齡結構上看,平均年齡為46.6歲,其中自然獎45.9歲,發明獎45.7歲,進步獎47歲。此外,2013年還首次專門為40歲以下青年學者主持完成的基礎研究項目開闢了專家推薦渠道,2013年通過該渠道推薦的項目有1項通過評審,第一完成人北京大學施章傑教授,今年只有39歲,團隊中年齡最大的40歲,最小的27歲,平均年齡34.4歲。
  值得註意的是,歷屆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平均年齡超過80歲,至今還未出現過40歲以下年輕人的身影。今年獲得該獎的張存浩院士和程開甲院士分別是86歲和96歲。  (原標題:連續三年空缺,自然科學一等獎今年迎來得主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dkamlj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